编钟头条 |
感受幸福,分享幸福,今天幸福荆楚,一人一城一故事来到了湖北随州,现场的节目主持人将给大家分享故事。
主持人:我们都知道随州是编钟的故乡,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被誉为世界古代第八大奇迹,到随州来呀,就一定要到随州博物馆来看一看编钟文物,您看我身边这套编钟就是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,擂鼓墩二号墓编钟,这一套编钟和曾侯乙编钟在音色、音律上相通,而起了填补了曾侯乙编钟高音区的空白,如果这两套编钟合奏的话,绝对称得上是古代的钢琴了,那也许观众朋友们就会问了,这编钟的音色在怎么优美,它毕竟是国宝级的文物,一般人是摸不着,敲不到的,那么这编钟和随州普通市民又有什么关系了?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“编钟妈妈”的幸福故事吧。
这是出现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闭幕式上的场景,随着音乐响起,身着古装的演员掀起丝绸,十个由小到大、造型精美的青铜编钟呈现在观众面前,没有绳索系挂,没有支撑点,每个重大40公斤的编钟完全悬空,却依旧能用人力敲打出典雅华美的乐章,但是这组磁悬浮编钟一亮相,顿时就让让世界惊艳,而这组编钟的设计制作者就是湖北随州的工艺美术大师——王蒲琴女士。
王蒲琴:“它这个要求就是相当严格了,第一要求用编钟的音是一样的,能够演奏各种乐曲,第二要求编钟的重量是一致的,也就是说要达到50公斤,60公斤,每一个钟都是那个重量”。
当王蒲琴和中科大的专家终于攻克了难题,听到编钟空灵清透的声音,在世界的舞台响起时,她觉得这就是最幸福的乐章。
王蒲琴:“我心情非常激动,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,也是我们最大的荣幸”。
编钟复仿制之母这个名字挺起了可能有些刻板,王蒲琴也更乐意别人喊她“编钟妈妈”,如今这位编钟妈妈的编钟孩子已经走出了家乡,甚至飘扬过海走出国门,就连美国好莱坞大片《木乃伊III》中布景也是王蒲琴设计生产的。可谁能想到她与编钟的不解之缘竟然只是源自一句无心之语,那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,那时的王蒲琴还是随州文物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。
王蒲琴:“我说我们抱着一个金饭碗,没饭吃,所以就带了几个人,没有想那(别的)只想到说能够有饭吃,以这种(想法),当时出于这种目的,一步步走的”。
1990年,王蒲琴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物品,走上编钟复仿制之路。
王蒲琴:“先在石膏上面雕,最后我们用油泥雕,雕得更精细的时候我们就用石蜡雕,这样就是把模具反复的进行精细,模具做到什么样,最后出来的产品就什么样了”。
从粗糙到精细,单音变双音,音律从1个八度到跨域5个八度,王蒲琴一步步攻克了工艺的难关,而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扶持则更让她如虎添翼,2006年王蒲琴的公司得到政府补贴10万元,3年之后这个数字又翻了10倍,从家庭作坊到年销售额数百万元的专业公司,王蒲琴的事业前景也向她制作的编钟一样越来越美,王蒲琴说编钟不仅给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,还给她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。
王蒲琴:“我肯定喜欢它(编钟)啊,因为他气势磅礴、宏伟,要是做的编钟比较小一点的,我站在它面前,我感觉到自己高大,可是曾侯乙出土的编钟,我站在它面前,我感觉到我非常渺小”。
近年来编钟古乐被列位随州市最宝贵的资源,最重要的优势,编钟文化节的举办、编钟题材的影片的拍摄、随州新博物馆的新建,随着打文化牌思路的确立,随州频频出招,给编钟提供走出去的平台,也让随州编钟产业引来发展的重大良机,许多外地客商慕名找上门来订货,还有人主动提出要给王蒲琴融资,王蒲琴也在酝酿这进一步扩大生产,走古文物复制的规模化产业之路,如今随州从事古文物复制,编钟演出开发的人也越来越多,据不完全统计,随州编钟行业去年的年产值达到了3000万。
王蒲琴:“我的幸福就是把编钟越做越精,越做越美,让全世界人都能够了解它,接受它”。